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醫療、職業安全備受關注
??數字時代,如何為靈活就業者提供更有力的社會保障?
??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眼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日益龐大、職業不斷豐富,他們的養老、醫療、職業安全等社會保障問題一直廣受關注。
??在越來越多勞動者依托于平臺就業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出針對這一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的有效參保機制,成為數字時代的重要議題。日前,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數字時代勞動與社保制度重構”專題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學科視角出發,圍繞數字時代勞動形態的變化以及社保制度應如何回應等進行深入探討。
??不斷放開限制,拓寬參保渠道
??記者了解到,當前,靈活就業人員已經享有一些社保參保渠道。比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兩種制度可選擇,一種是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由個人承擔,繳費比例為20%,另一種是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目前,絕大部分城市已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靈活就業人員可選擇在戶籍地或就業地參保。
??除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常年奔波在外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在工傷保險項目上,靈活就業人員以往并沒有自愿參保的制度接口?!敝袊鐣茖W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玉介紹說,工傷保險和勞動關系緊密捆綁,需要由用人單位繳費,申報工傷保險必須提交勞動關系證明。
??為了給平臺從業人員提供更好的職業安全保障,自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四川等7省市的美團、貨拉拉等7家平臺企業開展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與傳統工傷保險不同,職業傷害保障由平臺企業直接繳費,采取按單計費、按月訂單量申報繳費方式,既不以存在勞動關系為前提,也不以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7個試點省市累計參保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886萬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魯全表示,職業傷害保障在繳費方式上實現了突破,“按單定額繳費”很好地適應了數字時代以完成任務單為主要勞動形式的勞動者的保障需求。
??有“遇冷”,也有復雜性
??當前適用于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政策能否滿足其保障需求,按單繳費的方式能否向其他行業和險種擴展?研討會上,多位專家進行了深入分析。
??“按照當前政策,靈活就業人員自愿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需要個人承擔全部繳費?!蓖跆煊癖硎?,由于他們收入普遍不穩定,繳費負擔仍然較重,造成靈活就業人員不參?;驍啾5那闆r較為普遍。
??同時,魯全分析認為,當前,新業態領域的就業類型豐富多樣,職業傷害保障按單繳費的方式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所有靈活就業人員,“比如,家政服務人員、網絡主播等群體就無法適用按單繳費的參保方式。”
??此外,北京市社科院法治所副研究員陳敏光提出,養老保險與職業傷害保障的邏輯也不同,職業傷害保障中,訂單與工作風險的對應性較強,養老保險則沒有這樣的對應關系,因此,養老保險也不能簡單參照按單繳費的形式適用于所有靈活就業人員。
??“靈活就業人員依靠工作獲取生活來源,在經濟上依賴平臺的本質沒有改變?!敝袊ù髮W教授婁宇認為,尤其在算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于平臺控制的現實條件下,勞動者服從于平臺的指揮和管理,有必要為他們建立體系化的保障制度。
??分層分類完善保障方案
??“數字化轉型給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既帶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謝增毅表示,伴隨著數字化發展,新型用工關系出現,應更加關注數字化對勞動者權利帶來的影響,完善調整方式,解決新問題。
??未來,社保制度如何做出積極和精準的應對?
??“需要回歸傳統社保制度建立的三個基本前提:風險共同體、繳費能力和個人無自我防護能力。”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沈建峰認為,符合上述條件的群體應納入社會保險范圍,對于沒有納入社會保險范圍的群體,應通過其他制度提供相應保障。
??魯全則認為,應綜合考慮參保人需求、可負擔能力以及對就業的影響,以收入水平、年齡檔次等為參考因素,制定分階段、分群體、分類型的改革方案。
??在平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方面,婁宇表示,需要精準識別相關勞動者的法律身份,并依據平臺特殊的用工管理模式對現有社會保險立法進行改革。對于穩定持續在同一平臺就業的勞動者,應當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由平臺和勞動者共同繳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盈華認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可以分層分類適用同一制度的不同形式。由于其工作時間碎片化,需要創新社保籌資手段,使用更加靈活的繳費方式。
??會上,還有專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可以采用“費改稅”,實現社會保險與勞動關系的解綁。與稅收結合、同個人綁定,也是未來適應勞動靈活化的社保改革可選擇的方案。
2024-09-02 10:40:4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自6月7日啟動以來,已有62.6萬家用人單位發布崗位1048.9萬個,其中針對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崗位達373萬個。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期間組織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同向發力,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同時,各地人社部門結合本地實際,持續推出針對性、特色化招聘,有序開展線上線下活動。
??據統計,行動開展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推出人工智能、醫藥衛生、專精特新、先進制造業等41個行業招聘專場,提供招聘崗位超287萬人次。各地人社部門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需求,深入高校、社區、園區、商超廣場、夜市等舉辦小型化、專業化招聘會。此外,各級人社部門還組織了5900多場直播帶崗活動,發布崗位超160萬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新華網依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制作三中全會《決定》系列名詞卡片,和大家一起來深入學習領會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本期名詞是“新就業形態”。
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獲悉:8月19日至25日,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推出電力新能源、電子商務、銀發經濟3個線上招聘專場,共有1100多家用人單位參與,招聘需求超1.3萬人次。
??電力新能源行業專場由一覽電力英才網承辦,組織國家電投、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四方邦德、艾博電力等51家企業參與,提供線路結構設計工程師、風資源設計工程師、焚燒發電項目負責人等崗位,招聘需求289人。
??電子商務行業專場由BOSS直聘承辦,組織毅騰等百余家企業參與,提供電商運營、快消產品實習生、技術支持等崗位,招聘需求1000余人次。
??銀發經濟專場由獵聘承辦,組織環球醫療、泰康健投、中海康養、美年健康、慈銘體檢等1000余家企業參與,提供醫生、護士、護理、運營、銷售等崗位,招聘需求1.2萬余人次。
??同時,推出機械、化工、數字信息等行業專場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專場直播帶崗活動20場,共提供崗位3622個。
??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可通過中國公共招聘網(http://job.mohrss.gov.cn/)、中國國家人才網(https://www.newjobs.com.cn/)、就業在線(https://www.jobonline.cn/)專項行動主會場頁面直接進入行業招聘專場,或點擊主會場頁面下方參與機構標識進入分會場參與。
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生產一線崗位需求發生變化——
??新型技能人才如何培育
??我國制造業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不少企業生產一線發生變化,對技能崗位提出新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
??如何培育更多新型技能人才?為了更好匹配人才供需,產教融合如何加強?近日,記者采訪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有關負責人、多家技工院校和制造業企業。
??企業招工:智能制造等崗位需求大
??山東濟南中國重汽一處變速箱智能工廠里,智能物流小車來回穿梭,機械懸臂將300多千克重的變速箱吊起,按照“智慧大腦”指令運送至不同工位。裝配線上,李家龍熟練操作推塊預裝機、壓裝機等設備。
??李家龍是山東技師學院新能源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畢業生,已能獨立頂崗作業?!吧a線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這要求我們的工人不僅熟悉變速箱拆裝,還要會操作智能設備?!惫S人力資源負責人周丹介紹,面對數字化轉型,普通工人要花較長時間適應,但李家龍在學校就接觸過智能設備,上手更快。
??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分析,當前創新型、復合型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根據山東省去年四季度的抽樣調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均存在技能人才缺口。
??在北一大隈(北京)機床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人才同樣“吃香”。柔性智能產線上,臥式加工中心高速運轉,立體貨架吞吐不息,堆垛機往返其間,自動取送零部件。操作臺前,加工中心操作工孫海恩緊盯屏幕,不時跟著師傅處理故障報警。
??孫海恩是來自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智能制造系的實習生。“學校教的可編程控制器(PLC)、立體倉庫調度等知識在工廠派上了用場?!彼f。
??北一大隈副總經理李金勇介紹,智能產線要滿足多品種、高品質等生產要求,一線技工急需加強學習工業互聯網、生產管理系統等方面知識,“企業將擴建智能工廠,招收更多智能制造人才,我們準備和學校合作設立定向班,更好滿足用工需求?!?/p>
??“精密機械維修行業也需要新型技能人才。”華為機器有限公司二車間工段長李龍說。在該車間,來自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智能制造技術應用專業的侯宇航干得得心應手:“我學習的智能機械臂操作以及編程等課程,為工作打下了扎實基礎。”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技能型工人招聘需求呈上漲趨勢,數控操作員招聘職位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482%。
??“傳統產業加速轉型,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蓬勃發展,新型技能人才就業前景看好?!鄙钲谑腥斯ぶ悄墚a業協會執行會長范叢明說。
??技校育人:專業設置緊隨產業而變
??前不久,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實訓室內,一堂PLC編程課正在進行?!癙LC是智能產線的重要設備,假如我們身處產線,如何將觸摸屏、電腦、PLC等連接起來?”智能制造系教師李春光拋出問題,邊演示邊講解。講臺下,學生馬仁浩和同學們邊聽邊做筆記。
??第二天實訓課上,馬仁浩在李春光指導下拿起示教器,通過不同指令程序,控制工業機器人抓取加工件。遇到機器人“不聽使喚”,李春光就帶著學生逐一分析原因。他介紹,學生實訓課占60%,只有在仿真條件下反復訓練,理論和實踐才能融為一體。
??近年來,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專業設置緊隨產業而變。
??智能制造系是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2019年新成立的院系?!拔覀兩钊?0多家企業現場調研,找準需求后才做出決定?!睂W院黨委書記聶曉溪介紹,智能制造是一門多學科跨界交叉的專業,為完善教學方案,學校從參加技能競賽入手,再結合企業實際,摸索出數控加工、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網絡等課程,讓學生既懂加工圖紙,又懂網絡信息。此外,學院還新設立了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專業,不少學生已上崗實習。
??成立新專業,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如何保障?
??山東技師學院教務處處長姚建嶺說,該校深入實施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要求老師將工廠生產任務轉化為課堂教學任務,將理論知識融入學生實踐,“老師以前以理論授課為主,改革后則要入企鍛煉,每人每年頂崗鍛煉不少于120個學時,既提升專業技能,又了解市場變化。”該學院已有13個專業完成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
??適時調整新專業,就業市場反響如何?
??山東技師學院2021年成立新能源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該校智能制造學院副院長蘇子民介紹,學院每年畢業生達上千人,來學院招工的不乏汽車、機械、航天領域知名企業。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新專業也受到歡迎?!皬木蜆I情況看,從新專業畢業的學生待遇更高、穩定性更好。”學院黨委書記成振洋介紹。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突出就業導向,指導技工院校緊跟新職業變化需求開設專業。今年將向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地方、學校、企業征求專業增補意見,聚焦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等領域,面向新產業、新技術、新職業建設一批前沿專業。
??產教融合:推動供需精準對接、優勢互補
??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認為,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確招工用工的長期規劃,進行針對性人才培養,能有效緩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
??如何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山東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山東有37所和51所院校分別承擔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建設任務,包括制定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場地等。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介紹,廣東技工院校73%的專業與企業、行業有合作關系,平均每個專業與7個企業或行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冠名班”“校企雙制”辦學?!拔覀兲剿鞴补苣J?,龍頭企業出崗位、出標準、出師傅,院校出學生、出教師、出教學資源,政府出政策、出資金、出管理,推動產教供需精準對接、優勢互補?!倍琶翮髡f。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已遴選培育首批63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覆蓋13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吸引華為、比亞迪、TCL等制造業鏈主企業和3000多家生態鏈企業,以及400多家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共同參與,建立從招生、培訓到就業、提升為一體的技能人才供應鏈。接下來,廣東還將實施制造業當家技能人才支撐工程,加快壯大技能人才隊伍。
??“我們將出臺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支持政策,對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技能人才需求,建設一批前沿專業,促進技能人才素質、規模、結構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鄙綎|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說。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已普遍成立政府牽頭的校企合作領導機構,積極探索組建區域性、行業性等多類型技工教育聯盟,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打造100個左右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已公布兩批共67個建設單位名單?!拔覀儗⒅笇Ц鞯丶脊ぴ盒>o密對接生產服務一線,高質量開展職業培訓,讓參加培訓者有收獲,學以致用。”
2024-08-19 09:44:03